雷赶到时,尼根正发动他的二手雪佛兰,往南部而去。
正当雷失望地准备离开时,老奥拉夫动了。
雷的视力很好,尽管是在黑暗中,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老奥拉夫。
他想跟上去看看,但他没有车。
等他找到车,追上去时,正好亲眼目睹了老奥拉夫如何‘碾压’大胡子尼根的。
“他想用扳手敲碎尼根的脑袋,被我拦住了。”
雷说道
“他那时的眼神,真的很像野兽。”
……………………
来利·克鲁死了,直接导致他死亡的凶手也死了。
媒体争相报道着来利·克鲁的生平,介绍着他对司法界的贡献,对联邦的作用。读到动情处,主持人甚至会当场哽咽,红了眼眶。
纸媒也不甘于后。
他们将来利·克鲁的照片印刷在头版。来利·克鲁独自一人占据一个版面!
不仅如此,他们的二版通篇介绍来利·克鲁,三版发表评价,四版……
有的纸媒干脆直接印刷来利·克鲁特刊或专刊。
纽约之声与早安纽约分别用一首安魂曲作为节目开始的前奏,主持人在节目正式开始前,明确说明,安魂曲先给来利·克鲁,希望这位伟大人物灵魂得到安息。
纸媒如此传统的媒体都表现积极,网络媒体自然更加积极。
许多网站挂起了来利·克鲁的图片。
有人制作了一个专门为来利·克鲁祈祷的网站,访问者无数。
还不到中午,已经有多段采访视频被放到网上。
被访问者在听说来利·克鲁死亡的消息后,立刻红了眼眶,潸然泪下。
社交平台上,之前跳的最欢的各大高校跟司法界人士却出奇的安静。
现实中,来利·克鲁的死亡好像并没有带来什么影响。
只有哈佛法学院默默地将荣誉墙上对来利·克鲁的介绍摘掉——不是要撤掉,而是要修改生卒时间。
法院里一如既往的人流如织,来去匆匆。
就连雷似乎也没那么消沉了。
这种感觉令布鲁克林很奇怪。
中午,鲍勃拿到一封来自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信函。
信函是来邀请布鲁克林参加新生入学典礼的。
与以往对布鲁克林的邀请有所区别的是,这次用的是信函,而非电话沟通。
信函给人一种正式感。
打开信函,布鲁克林快速阅读了一遍,目光在最后顿了顿。
还有一处区别。
这次信函的末尾处,他们写着‘请务必到场参加’。
这让这封邀请函变得不同寻常了许多。
这好像是去参加某种会议,而非参加新生入学观礼。
布鲁克林将信函对折,揣进怀里。
“哈佛大学的?”
鲍勃凑上来问道。
布鲁克林瞥了他一眼“你怎么知道?”
“哈佛大学我还是认识的。”鲍勃在空中比划了一下。
布鲁克林认出,他比划的是哈佛盾。
哈佛大学的标志就是哈佛盾。一面盾牌,摊开三本书,成倒三角形排列,上面分别写着‘VE’‘RI’‘TAS’。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标志则是将三本书换成三堆稻草。
布鲁克林认为那是稻草,但有人坚称那是小麦。
法学院的标志近年来一直备受争议,有不少人认为哈佛盾上的三堆稻草——或者小麦,它们涉嫌种族歧视,是表达对奴隶制度的支持。
布鲁克林没有仔细了解过这件事,不知道这群人是怎么把一枚学院标志跟奴隶制度以及种族歧视联系到一起的。
这种争议一直不断,近年来哈佛法学院甚至因这枚标志而多次被告上法庭。
哈佛法学院的院长约翰·曼宁曾表示:当有一天哈佛盾上的小麦堆发生改变,那证明哈佛也已经沦陷。
这番话为他引来不少的攻击,人们抨击他发表歧视言论,要求他道歉并辞去院长职务。
这些叫嚣的人很快就见识到了法学生的嘴炮能力。
无数法学生嗷嗷叫着冲出来,用各式各样的辩护思维将叫嚣之人的逻辑搅和得七零八落。
布鲁克林就曾是嗷嗷叫大军的一员。
约翰·曼宁曾对法学生们的行为表示欣慰,但布鲁克林犹记得院长先生眼神中抹不去的担忧。
近年来,听说已经开始有法学院的学生参与到‘要求哈佛法学院更改标志’的运动中去了。
…………………………
雷心情不错。
来利·克鲁的死亡固然令人心痛跟惋惜,但正在学习着分析局势的雷隐隐看得明白,这时候死亡,对来利·克鲁而言